山东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条件优越。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9月29日下午,“儒商大会2018”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在山东大厦中华厅举行,来自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领军人物和企业家代表,立足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一系列重大议题进行探讨交流。
本报记者 刘一颖糖心vlog在线观看
中国文联副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潘鲁生:
乡村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
山东既是农业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如何发挥双重优势,实现新突破新发展,潘鲁生建议,以乡村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乡村是齐鲁文化资源富集区,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同时山东乡村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是推进文化惠民,带动文化致富,以文化振兴服务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也是对接‘十强产业’,助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驱动力。”潘鲁生表示,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的特色产业类型,要扎根乡村生活、依赖乡村资源、服务乡村消费,吸引城市人民下乡,也是“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方向,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促进乡村文化进城。糖心vlog入口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潘鲁生认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要立足乡村文明,通过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实施乡村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研发民俗节庆与民间艺术活动等途径,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此外,还应培养优质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乡村思想道德文化高地、向乡村和农民延伸与倾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及良好的社会保障体系。培育乡村手艺创意产业、乡村休闲生活产业、乡村健康养老产业、乡村“互联网+”产业、乡村文创公社产业、乡村游学体验产业等乡村文化产业“六大集群”,是实现乡村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主要抓手。
美国契皮瓦谷技术学院副校长朱莉·弗斯特·鲍博士:
加强传统文化资源保护
山东正由文化大省迈向文化强省,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能否将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文化产业优势,显得尤为重要。朱莉·弗斯特·鲍认为,解决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山东今后工作的重点。
历史与文化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资源。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于它记录着历史的真相,承载着文化、科学信息和人们的情感,体现了文化资源的生命力和真实性。山东文化遗产丰富多彩,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朱莉·弗斯特·鲍说,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山东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有待加强,专业研究人员相对匮乏。
为此,她建议,突出文化普查工作的精细化,加大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继承与挖掘。要全面普查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表演艺术、民间活动、礼仪、聚落、民间传统知识和与自然宇宙有关的时间、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形成完备的山东省文化资源档案和数据库。其次,注重专业人才和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保护和传承队伍。根据民间艺术传承者工作室的实际情况,在各地区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和推广平台,支持民间艺术家创新主题、开拓市场。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综合优势,联合山东多所大学,建立文物保护队伍人才队伍。鼓励事业单位面向市场,开展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文化资源保护培训,壮大文化资源保护的社会力量。
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部长兼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关键在“新”
“今年初,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对山东而言,这是一项‘第一’。大好机遇来临,山东该怎么办?山东该如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范周建议,要把握住“新”这一关键字。
文化产品和服务供需错位,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失衡,文化创意人才缺口巨大、产学脱节是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范周认为,突破困境首先要重塑发展理念、打破体制壁垒,要形成“新思维”。要改变供给结构,从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出发,创造文化精品,实现文化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要瞄准新消费群体的需求,提供精准服务。其次,要勇于创新,以新技术为载体,激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新业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共享化、平台化、融合化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新特点。
文化的竞争主要是文化人才的竞争。只有在文化人才队伍上形成优势,才能在文化生产、经营、管理和发展上有竞争力。以人才新政推动人才结构调整,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山东出台‘人才新政20条’,从人才工程、引才用才机制、人才培养开发模式、创新创业载体、人才生态环境、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20条突破性措施,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可见山东对人才的充分尊重和关注。”范周补充说,还要积极培育、引进专业化高层次人才,加大数字文化产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设起市场化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评价机制。
东方妙喜基金会执行主席、海上丝绸之路慈善博物馆创始人臧璐:
从文化保税产业中寻觅出路
把脉文化与城市的关系,从中寻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以文化保税产业为突破,是臧璐给予山东的建议。他认为,城市必然是从简单的地缘优势,衍生出各个领域的竞争力,最终演化到文化与艺术软实力的体现,而文化产业集群正是一个城市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布局。
艺术品保税仓、美术馆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区、金融板块,正是完整的文化产业集群的展现。臧璐坚信,通过文化保税产业项目,能够有效地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保税是文化产业的制高点,通过将保税区已有的针对普通商品的保税政策及通行做法运用在文化贸易领域,并根据文化产品的存储、展示、交易、创意、设计、生产等特点,运用保税区的特殊政策,进行政策资源整合和制度创新,使当地成为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文化金融业等高附加值业态。
他以“艺术南沙”文化保税产业项目为案例,进行充分阐述。项目以ANS艺术品保税仓为抓手,引入重量级美术馆和画廊,吸纳优秀艺术家落户,并与中国贸促会贸易推广交流中心合作,开发国际艺术品贸易双向交易平台,形成文化艺术全产业链。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二级教授、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潘爱玲:tangxin
发挥鲇鱼效应吸引社会资本加入
“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重视,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山东文化产业经济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然较低,产业规模总量不足,投入与产出呈现区域不平衡的格局。”潘爱玲分析,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体制机制创新不够,政策执行效率偏低。政策落实的考核机制不完善,在市场监管与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缺位,使得文化产业政策执行常达不到预期。
潘爱玲建议,首先要创新管理体制,释放制度红利。“各级政府应尽快适应新旧动能转换趋势,调整角色定位,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支持和服务功能,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释放制度红利。”还应引入社会资本,发挥鲇鱼效应,通过设立私募基金和信托计划等渠道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投资领域,发挥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对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撬动效应。设立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文化艺术等文化产业行业投资基金,并加强基金管理,提高基金投资效益。
潘爱玲认为,发展文化产业,要挖掘文化资源,推进产品创新。深入挖掘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推进全省各市文化产业的均衡发展。“赋予齐鲁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用新的文化符号、文化概念和文化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并带动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转型。”